《鬼屋魔影》首个更新档发布 减少卡顿提升游戏稳定性
作者:江念庭 来源:原子少女猫 浏览: 【大 中 小】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5:05:54 评论数:
他說自己回國找了工作之後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申請入黨。
AZ疫苗仍要亞洲應急? 最後則是英國的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(AZ),也是日本最後通過上市,但目前還沒有普遍施打的疫苗。雖然台灣部分媒體與政黨攻擊AZ疫苗效用與質疑日本捐贈數量。
政府從6月8日開始接受職場施打申請後,報名件數急速攀升,讓疫苗供應物流出現吃緊,官方不得不在6月23日宣布,25日起暫停新案件申請。由於卡在年齡問題,日本傾向開放60歲以上老年人先施打該疫苗,並在3月19日時先進口3000萬劑的原液到日本九州,交給熊本的KM生技公司分裝製造。事實上日本各地每兩週的疫苗叫貨量,遠高於中央安排發送的2倍甚至3倍,結果現在中央因輝瑞可能供給有危機,也開始減緩配額。先前官方才在6月20日解禁緊急事態宣言,回復到「防止疫情蔓延等重點措施」。日本厚生勞動大臣田村憲久也說,6月底以前中央供應了9000萬劑輝瑞疫苗,國家所掌握到的輝瑞施打數據是5000多萬,因此有4000多萬劑庫存還在各大自治體存放。
第四度緊急事態宣言 日本在7月12日起,第四度對東京都發布緊急事態宣言,為期六週,預計到8月22日。日本訂購莫德納約是在2020年的10月,當時簽約劑量是5000萬劑,供貨時程分別是2021年6月前到貨4000萬劑,剩下的1000萬劑9月底前交貨。但另一題接著問「如果臺灣維持現狀、不宣佈獨立,但大陸卻攻打臺灣,請問您認為美國會不會出兵幫助臺灣?」,則覺得會的台灣民眾更進一步上升到67%,超過三分之二,僅有23%覺得不會。
畢竟美國要幫助,也是因為中國會打。而最低的一年則是2017年,39%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幫助台灣畢竟美國要幫助,也是因為中國會打。所以台灣人多數是支持這個政策的,也顯然是蔡英文總統目前的大方向。
在TNSS之中,被問到假如宣布台獨被打美國會不會幫,如前述提到的是51%的台灣民眾覺得會。當然,這樣的分析顯然會有因果關係的謬誤,因為也可能是因為一個人想要武力台獨,因此更相信美國會幫助台灣,但從上述的圖表來看,相信美軍會幫助台灣的人的比例顯然比想武力台獨的人多很多。
假如這一切都是明確在戰略清晰的架構下規範,未嘗不是一個可以更進一步維持台海和平現狀的策略。兩者之間很顯然不是一比一轉換的,並不是多一個人對美軍幫台灣有感,就會立刻轉變為想要武力台獨。因此,美國對台灣的幫助,理論上應該會影響到更極端的狀況:也就是就算中國會打,還是支持獨立的比例。而最低的一年則是2017年,39%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幫助台灣。
可以看到台灣民眾對於美國幫助台灣的態度都大概在五成左右。然而,這一連串反應的第一步,卻很少有人實際檢驗過。但在同時,假如台灣宣布台獨,並不會增加、也不會降低台灣人抵抗入侵的意志。在過去問卷中,最高的一年是2004年,那年受訪者64.9%認為美國會幫助台灣。
總和來說,美軍的戰略清晰並不一定會讓台灣立刻就宣布台獨,但可以提高台灣民眾願意抵抗的意志,而台灣民眾也了解宣布台獨可能會導致美軍幫助台灣的機率降低。在TNSS中,也有問中國會打的情況下是否仍支持獨立,而過去二十年的分布如上圖中的綠線。
(我們這邊的比例,是只算「支持」的,而分母是全體樣本。假如知道美軍必定助台,就真的會導致台獨嗎? 在之前的《蘋果日報》以及《思想坦克》上,我已經有一系列的分析,基本上台灣人大多數是支持台灣跟美日結盟來對抗中國的,這在杜克大學委託政大選研所執行的國家安全調查中,2020年台灣民眾被問到「有些人主張『臺灣應該加強和美國、日本的合作來對抗大陸』,請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?」,54%的選民同意,而46%反對或者未回答(假設為反對)。
但另一題接著問「如果臺灣維持現狀、不宣佈獨立,但大陸卻攻打臺灣,請問您認為美國會不會出兵幫助臺灣?」,則覺得會的台灣民眾更進一步上升到67%,超過三分之二,僅有23%覺得不會。假如台灣民眾支持這個方向,那台灣民眾真的認為美國會來幫助台灣嗎?在過去20年來的TNSS問卷中,其實都有問到這個問題:「 如果因為臺灣宣佈獨立,大陸攻打臺灣,請問您認為美國會不會出兵幫助臺灣?」 其實台灣民眾在過去問卷中,在大多數時候都真的認為美國會來幫助台灣。但在同時,美國對於台獨的疑慮還是存在的,所以也公開發言說不支持台獨。在台灣民眾對美軍幫助台灣最有感的2004年,三分之二覺得美軍會幫台灣,但只有24%願意武力台獨,中間相差了40%。而到最近的2020年,51%覺得美軍會幫助台灣,35%願意武力台獨,中間還是有16%的差距。在最新的2020年資料中,有51%,過半的台灣受訪者認為美國會幫助台灣。
文:王宏恩(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) 美國與日本在七月初舉辦聯合軍演,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更公開發言美日應該要在中國侵台時協防台灣,美國《華盛頓郵報》專欄作家也提到戰略模糊越來越不像是白宮在執行的目標。在其他一些地方,計算方式可能是支持除以「支持加反對」,而刪去未作答的,因此比例可能會不同)。
但另一方面,許多台灣民眾的確也會認為,假如台灣不宣布台獨,卻被中國攻打時,美軍幫助台灣的機率可能會更大。過去二十年的變化狀況如下圖中的藍色分布。
我透過問卷實驗法發現,假如美軍宣布幫助台灣,可以顯著提高台灣人願意抵抗中國入侵的意志(畢竟勝率提高了)。從綠色的變化可以看到,這些願意冒戰爭風險支持台獨的民眾比例,從2002年的僅23%,一路成長到去年的35%。
但假如我們比較上面圖裡面的兩個曲線,就算兩者在個人層次很可能有相關,但實際上就還是差了一大截。換言之,台灣人的士氣,的確會受到美國協防的影響,但這不必然跟戰爭爆發原因有關(不管先宣布台獨、或者沒宣布就被打,對台灣民眾的抵抗意志沒有影響)將視角放在戰場上的士兵相搏,篇幅勝過主角的武技,這個判斷就已失去原初趣味,而戰場開放空間的設計,更讓情節無法搬演出角色如何如電玩「過關斬將」的限縮空間感[3]。「真・三國無双」系列的遊戲特色,也常被玩家嘲為「割草」,因為敵軍數量多,且在普通難度下,被玩家打擊後多半會進入硬直狀態,所以不僅有清脆的打擊感,一場遊戲中也動輒就能斬殺數百乃至一千個敵兵。
為何?一來,周顯揚安排董卓騎馬出場,馬上持刀攻擊兩側,就算是在電玩中,亦只能左砍右擊或單側連擊,無法有空間讓角色施展華麗連擊,這個出場已是先天不利,姑且只為成就一幕與遊戲毫不相干,「張角派喪屍黃兵撕咬董卓,形成屍馬列車」的「偷師/屍」惡趣味。遊戲的基本預設是,在玩家沒有積極操作介入戰場的前提下,許多原本將會發生的《三國演義》著名事件,都可能會以不同的結局收場。
在角色的蓄力條集滿之後,可以施展出持續一段時間的「無雙亂舞」,除了會有特別華麗的攻擊方式之外,更具價值的是可以讓角色維持在一段無敵時間當中。儘管「真・三國無双」電玩自然也大幅參照演義改編,但趣味自不在照本宣科,而是在不嚴格追尋呼應演義的前提下,讓玩家自由以不同角色面對相同情境時,尋找可以併發的新意,但《真.三國無雙》則顯然是持本棒讀,以情節思考要置入哪些角色,而不是反轉操作。
是故,一方面是卓越動作遊戲打擊效果帶來的快感,另一方面是左右歷史、一騎當千的豪俠投射,「真・三國無双」系列雖然不能做出同公司光榮旗下戰棋遊戲「曹操傳」等同的人物翻案情感厚度。當然,三國角色拿的不是西瓜刀,遊戲本身也不見血,但意境大概可以盡之。
在主要以升級、尋找優質武器、附加屬性攻擊效果來追求更高連技段位與打擊感的遊戲特色之外,「真・三國無双」的另一個趣味,來自玩家操作的武將往往具有左右戰場走向的可能性。網路上罵聲一片,或許可見在「低成本殺時間」的影視接收部分,線上串流已與以往有線電影台有所重疊,也可期成就程度有別、效果近似的共通觀影記憶。在視聽效果上,亦無做到對等置換。比對院線票房的黯淡,Netflix的觀看數紅盤可能呼應網友的獵奇心態,儘管怨嘆「究竟為何要看?」,但爛到深處自成奇觀,進戲院一探究竟的成本太高,在家中點開,看個五分鐘、十分鐘可能也是消遣。
同年7月1日,《真.三國無雙》在台灣Netflix平台獨家播出,至本文截稿(8日)為止,仍盤據電影觀看排行榜第一名[1],相較於平淡的台灣院線票房[2],聲勢與網路討論度可謂不低。「無雙」的概念,則類似尋常遊戲的「必殺技」。
文:橘貓2021年4月,由中港合資製作,改編自光榮特庫摩暢銷遊戲系列「真・三國無双」的同名電影《真.三國無雙》在台灣上映。以開場戲論,此處改編的是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「宴桃園豪傑三結義,斬黃巾英雄首立功」中,「張角正殺敗董卓,乘勢趕來,忽遇三人衝殺,角軍大亂,敗走五十餘里」,關於劉關張三兄弟如何救援董卓,殺退張角,卻被董卓輕視的描寫。
然《真.三國無雙》選擇改編的是感官刺激極強的動作遊戲,在故事上,卻選擇回頭找《三國演義》舊料重搬,已無新意可言。電影開場,林雪飾演的董卓一馬當先,衝入黃巾亂軍之中,造型如電玩浮誇、左砍右殺,如入無人之境,聽來似乎相當有「無雙」精神,實則不然。